
這次去臺灣我注意到了一些小細節,一些小小的舉動卻為臺灣的慈善活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臺灣,我注意到,在各大小商店、賣場和便利店里的醒目位置,幾乎都擺有一個透明的塑料小箱子,里面裝有購物發票。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打聽才知道,這是一個捐票箱。捐發票有何用?原來,臺灣的稅務部門跟大陸一樣,憑發票兌獎金。獎金從新臺幣200元至上萬元不等,每兩個月開獎一次。然而獎金并不歸商店所有,而是由一個叫“臺灣創世基金會”的慈善機構,用來幫助“植物人”及其親屬的。
這個捐發票的點子也是他們想出來的。 22年前,曹慶先生從臺灣糖業公司提前退休了。他希望能夠創辦一家慈善機構,“做別人不做的社會慈善工作”,以了卻自己年輕時的心愿。通過調查他發現,全臺灣因車禍、中風等原因造成的植物人有四、五千,卻沒有專門為他們服務的機構。他想,我能不能就建立一個這樣的機構為社會承擔一份責任呢?決定一下,他便義無反顧。 但是,要籌設一個植物人贍養中心,需要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對一個退休小職員來說談何容易。他先朝有關部門機關努力,可跑遍各個有關又似無關的大小單位,得到的是“有計劃,但沒有時間表”的答復。他又向各財團法人基金會著手,親自拜訪,仍見不到負責人,秘書們只要他把數據放下,說句“先生,你很有愛心”就把他打發走了。 就這樣放棄了嗎?接下來的四年時間里他跑遍了全臺各地大小鄉鎮,見人就問三句話:“你知不知道植物人?照顧植物人,你肯幫忙嗎?如果肯,請留下姓名、地址?”絕大多數人當他是“瘋子”、“騙子”,但還是有七百人多給他留下了姓名、地址。有了這份名單,1986年底,“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誕生了。 基金會是成立了,可曹慶一百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了一萬多塊。怎么辦?他拿出那張寫滿七百多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開始給大家寫信:“還記得嗎?您曾承諾愿意贊助植物人安養,現在,時候到了,您是否愿意實踐諾言?”字里行間充滿著熱切的期盼。 奇跡發生了,小額捐款不斷寄來。一個月后,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13萬元,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13萬,第二個月支出18萬元,捐款收入就是18萬元,第三個月支出23萬,捐款竟也是23萬。多年辛苦播下的種子,從此開始萌芽……
22年來,創世基金會已經在臺灣建立了15家植物人安養中心,前前后后照顧了一千多位植物人。基金會90%以上的服務經費來自社會大眾的不定期小額捐款。 創世的每一筆錢全來自平凡的小老百姓,從沒有向任何大財團拿過一分錢 。去年,創世基金會共收到一億多張發票,募得善款九千多萬元。在創世基金會的基礎上,曹慶先生又先后創建了華山、人安基金會,幫助關懷街友(流浪漢)和孤寡老人,將愛心傳遞到更多的弱勢人群中。 86歲高齡的曹先生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曾經幾次生命垂危。不久前,他在苗栗的街友中心又一次犯病,靠自己吸氧、吃藥才緩解過來。但他深知老天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要加緊實施自己提出的“369、23、20”計劃:即在全臺369個鄉鎮市設立老人組合家庭,在23個縣市開辦植物人安養院,沿火車鐵路沿線的重要站點,成立20個街友平安站。眼下,他又琢磨著想效仿孟加拉國的尤努斯,開辦臺灣的“窮人銀行”。
臺灣人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祖國大陸的汶川大地震,美國捐了50萬美元,沙特捐了6000萬美元。而臺灣就捐款46億新臺幣,折合約1.4億美元。臺灣捐款總金額是世界各國捐款總數的2倍。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情感不言而喻。 提起大陸的著名企業家、慈善家陳光標,臺灣人很是敬仰和佩服。他關愛 弱者,為社會勇于擔當而高調做慈善的行動,征服了幾乎所有的臺灣人,成為了大陸人的驕傲。 離開臺灣的那天,在臺北桃園機場的出關口,我又看見了那個親切而又神圣的塑料箱,箱子上“隨手捐發票,關愛老弱殘”10個字像10個小鼓槌敲打人心。我掏出所有的購物發票和剩余的零錢,一股腦兒地塞進箱里。我多么希望它們能中上大獎,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啊。
臺灣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