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是什么?

問題:提問:我叫梁詩婷
北京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是什么?
回答:回答:明鳳華美
豆汁兒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讓人想起豆汁。北京人愛喝豆汁,并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捏著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
鹵煮火燒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小吃,起源于城南的南橫街。相傳是以前的普通人吃不起肉,所以就用動物的下水來代替。鹵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說起鹵煮火燒,老北京一準兒會想到“小腸陳”,殊不知這已有百余年歷史、被認為只有窮人才會吃的美味卻起源于宮廷。
炒肝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fā)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為輔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多為回族同胞經(jīng)營。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爆肚是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后,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diào)料吃,質(zhì)地鮮嫩,口味香脆。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jīng)營爆肚。
艾窩窩
北京傳統(tǒng)風味小吃,現(xiàn)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艾窩窩歷史悠久,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后入籠屜蒸熟,晾涼后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歷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艾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jīng)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南方地區(qū)卻喜歡稱之為馬打滾,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軋成粉面。制作時將蒸熟發(fā)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卷起來,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有些人吃韭菜易反胃,但做餡時又喜食韭菜的味道。因此用韭菜的中段兒包在類似鍋貼的褡褳火燒里,煎熟后把韭菜抽出食用。提起褡褳火燒,“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它不僅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譽。
炒疙瘩
炒疙瘩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清真小吃。已有近百年歷史,制作過程中煮炒兼用,顏色焦黃,配以時令蔬菜,選料考究。吃起來又綿軟又有勁,越嚼越香。實為清真小吃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灌腸
灌腸是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凈,以優(yōu)質(zhì)面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diào)料配制成糊,灌入腸內(nèi),煮熟后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淀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diào)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糖耳朵
棕黃油亮,質(zhì)地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南城的南來順飯莊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質(zhì)量穩(wěn)定,主要是放堿合適,沒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勻,達到了松軟綿潤的質(zhì)量要求,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北京旅游報價
去北京旅游要多少錢
- <北京-天壇-故宮-恭王府-八達嶺-頤和園-長陵雙飛5日游>含接送機服務 攜親子感恩爸媽放心游 信步老北京胡同兒 看精彩魔術秀 追劇延禧宮
- ¥2511起
- 北京雙臥七天團三星
- ¥1400起
- 【繽紛北京●超值特惠】雙飛六天團
- ¥3299起
- <北京火車7日游>含故宮 頤和園 八達嶺 天壇,增加圓明園 恭王府 華夏魔術秀演出,吃慶豐包子嗎,爸媽放心游
- ¥1956起
- <北京雙飛5日游>機票可自選,京益求精,精選VIP景點,探網(wǎng)紅打卡地,獲獎導游帶隊,24小時免費接送機,享古都風韻,旅游管家在線服務
- ¥2389起
- <北京+天津雙高6日游>京城連鎖酒店,獲獎導游帶隊,慢游故宮3小時,進珍寶館觀國家寶藏,探秘恭王府,天津瓷房子,一次暢玩京津兩地,含接送
- ¥297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