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昌都孕育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著名的昌都民間“卓舞”(昌都鍋莊)相傳有400多年的歷史,還有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別具風格的寺廟卓舞(確卓),牧區“卓舞”(玉卓)等,其曲調達180多種,歌詞內容豐富,是藏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昌都縣烏蘭牧騎文藝宣傳隊表演的經過藝術再創作的“昌都鍋莊”獨樹一幟,風靡整個藏區。深受藏族群眾喜愛的康巴弦子,熱巴鼓舞,藏東藏戲等傳統文藝表演,也廣為流傳,堪稱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出自西藏“匠人之鄉”扎堆嘎瑪能工巧匠的“唐卡”(佛像)繪畫及金、銀、銅、鐵等各種民族工藝品,無不奇巧、精致、古樸、素潔,富含康巴民族智慧之精華,具有獨到的審美及收藏價值。
昌都藏族喜歡色彩鮮艷的服飾,一般女裝為色布綢緞(黑、紫、綠等),為圓領無袖長衣,男裝多為黑色,紫色無領寬袖長袍,內穿白、紅、黃、紫、綠等色長袖襯衣。藏裝衣邊多加裝飾,綴以水獺、豹、虎皮等鑲邊,衣料多為氆氌,毛料等;隨季節的變化頭戴禮帽、金窩帽、狐貍皮帽,腳蹬藏靴、皮靴等。高寒牧區則由于氣候寒冷多變,冬季多著羊羔皮藏裝或老羊皮藏裝。農區一帶年輕姑娘頭戴紅色、黃色寶珠,頭發辮成很多根小辮,成年婦女頭飾一般則為兩顆深紅色珊瑚或兩黃色中夾一小塊松耳石。牧區女子頭戴一顆或多顆黃色的琥珀,下垂多根發辮。無論已婚、未婚都喜歡把珠寶、玉器以及銀飾等物鑲嵌在后垂發辮上,脖子上戴一串或多串珊瑚、瑪瑙、捻珠之類做成的項鏈,腰間佩帶精制小刀和銀質小響鈴;成年男子腰間常佩帶刻有虎獅龍鳳銀質佩刀和精美的火鐮盒,多將頭發辮成多根長辮綴以紅或黑絲線盤在頭上,俗稱“英雄結”,無論男女胸前都喜歡掛上一銀飾嘎嗚(護身符),以表示平安吉祥,神佛護佑。昌都藏族多信仰藏傳佛教,有數千年的歷史,縣境有大小寺廟及宗教活動點48座,各種教派俱全。傳統的宗教節日有:“薩咖達瓦”、“拉巴堆欽”、“古欽”、“燃燈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