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在哪?撒哈拉大沙漠位于
非洲北部,西瀕大西洋,北臨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東抵紅海,南達蘇丹和尼日爾河河谷。東西約長4800公里,南北在1300至1900公里之間,占非洲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源自當地游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沙漠”。撒哈拉沙漠因此而得名。撒哈拉沙漠形成于二百五十萬年前,是僅次于南極洲的世界第二大荒漠,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
撒哈拉沙漠組成
撒哈拉沙漠分為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位于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爾高原,位于尼日爾的艾爾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貝斯提高原)、東部是最為荒涼的區域(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點為位于提貝斯提高原中的庫西山,海拔為3415米。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這兩部分的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是半干旱的熱帶稀樹草原,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語稱為“蘇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交通
撒哈拉沙漠傳統上都是通過駱駝隊,緩慢、艱苦,也很危險。需冒迷路、過熱、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餓死、渴死等危險,再加上還可能遭到打劫。盡管有這麼多危險、困難,沿著連接綠洲的商隊路線的泛撒哈拉沙漠貿易從很早時候起就一直延續了下來。主要的路線大多在提貝斯提山脈的西面,其中最東面的從查德河向北至比爾馬,通過費贊區至的黎波里,是多少世紀來一直在使用的路線。
許多跨越撒哈拉沙漠的國際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輔助了地面旅游的不足,當地的航空公司聯結各主要居住中心。鐵路自從在阿巴德萊“泛撒哈拉沙漠”被棄而不用之后,很少有發展,只建了一條線來運輸毛利塔尼亞的礦物。
撒哈拉沙漠巖畫
1、巖畫的發現
18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來到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巖壁上刻有鴕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33年,法國騎兵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臺、恩阿哲爾高原上發現了長達數公里的壁畫群,全繪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巖陰上,五顏六色,色彩雅致、調和,刻畫出了遠古人們生活的情景。
2、巖畫的特色
壁畫群中動物形象頗多,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動物受驚后四蹄騰空、勢若飛行、到處狂奔的緊張場面,形象栩栩如生,創作技藝非常卓越,可以與同時代的任何國家杰出的壁畫藝術作品相媲美。從這些動物圖像可以相當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區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畫上有有劃著獨木舟捕獵河馬,這說明撒哈拉曾有過水流不絕的江河。
蘇丹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