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天佛國普陀山 聽梵音與濤聲交織起伏(組圖)
上品旅游 2014年10月21日 20:01
在海天佛國普陀山聽梵音與濤聲交織起伏(組圖),舟山,普陀,海天佛國,普濟寺,佛教。想不出比“海天佛國”更適合的詞匯來形容普陀山,普陀山是舟山群島眾多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卻是,,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想不出比“海天佛國”更適合的詞匯來形容普陀山,普陀山是舟山群島眾多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卻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觀音道場,山上寺院禪林星羅棋布,包括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三大寺和三十余座禪院;山中古木參天、梵音與濤聲交織,古人曾以“以山兼海之勝,當推普陀”贊之。
海天佛國普陀山我們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乘著渡輪前往普陀山,下午的陰霾散去,陽光普照整個海面,陳導不由感慨我們的好運氣,說這是與佛有緣,如是無緣人,多次前往都因海上多變的天氣無法踏上此地。站在甲板上,遠遠可以望見普陀山的標志南海觀音像,船上已有游客面朝普陀山的方向進行跪拜。
普陀山美景紫竹林景區的不肯去觀音院,這里終年香火不斷。相傳,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泛舟回國,途經普陀山海面時觸新羅礁受阻,于此地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稱“不肯去觀音院”,這就是“佛選名山”——普陀山成為觀音道場的開始。
渡輪前往普陀山的渡輪從早到晚不停歇,夕陽西下,天空呈現出淡淡的紅色。
普陀山中有十二大景觀“短姑圣跡、佛指名山、兩洞潮音、千步金沙、華頂云濤、梅岑仙井、朝陽涌日、磐陀夕照、法華靈洞、光照雪霽、寶塔聞鐘、蓮池夜月”(出之《普陀山志》),可惜我們僅能停留一晚和一個上午,只能管中窺豹,觀其一二。
普陀山一景剛出碼頭,你會看到普陀山標志性的大門,上面掛著“圣地普陀”的牌匾。除了禪寺眾多,這里的百年以上的老樹滿目皆是,上面會掛著“某某供養”的小木牌。
佛學院普濟寺前的海印池,又被稱為“放生池”、“蓮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蓮花,即稱“蓮花池”。到了盛夏時節,蓮花盛開,映襯著古樹、小亭、拱橋,想必更添幾份光彩。
普濟寺前普陀山鎮山三寶之一的多寶塔,始建于元代,全由太湖石砌成。
來到了普陀山的前寺——普濟寺,遮天蔽日的古樹掩映著名寺古剎。稍有遺憾普濟寺大殿正在修繕,不過寺中的龍形圖案的裝飾和雕刻讓人印象深刻。不到早上7點,不少遠道而來的游人已經開始上香拜佛,普陀寺中規定每次上香三只足矣。當然規定還是擋不住人們迫切的心愿,不少人還是拿著成捆的香來朝拜。
虔誠的祈愿普濟寺主殿大圓通殿,相當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大殿可容數千人,有“活大殿”之稱普濟寺周邊四通八達,有不少清幽的散步小路,可以躲開人群。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