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四個轉變”推進生態涵養發展,旅游。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0天以上,優良率98.6%;2014年完成森林工程建設任務19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2.9%,居全市第一;擁有市級綠色,,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0天以上,優良率98.6%;2020年完成森林工程建設任務19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2.9%,居全市第一;擁有市級綠色學校3所、市級綠色社區7個、市級生態村86個——作為全市森林資源最為富足的區縣,城口縣3292平方公里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到了41.3%,是中國的核桃之鄉、中國生態綠色板栗之鄉、中國生態綠色中藥材示范縣,同時也以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資源、重慶第一的森林覆蓋率位列重慶生態環境質量最優區縣,被譽為“中國生態氣候明珠”。
封山育林過去相對閉塞的地域條件,造就了城口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態資源,使其成為深山綠洲。然而,隨之城口交通環境的改善,特別是被列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后,城口縣如何立足自身生態資源的優勢,找準突破口,推進生態涵養發展?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樹。”在城口縣林業局局長滕久松看來,生態文明的主色調是綠色,生態文明的主戰場在林業。在生態涵養發展的大背景下,城口林業將立足優勢,打好生態這張牌,實現四個轉變,讓綠色城口更綠。
地增綠: 由資源大縣向產業大縣轉變
驅車前往城口縣,一路上皆是草木豐茂,飛瀑流轉。城口縣現有林業用地面積 417萬畝,占幅員面積3292.4平方公里的 85%;有林地面積310.7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72.8%;活立木總蓄積152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已由2009年的53.7%提升到了62.9%。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看,還是從占比上來看,城口縣在森林資源保有量、豐富程度上都在全市排名前列。
“如何把資源變為資本,這就需要走現代林業產業化發展新路子。”在城口縣林業局一班人看來,只有實現從資源大縣向產業大縣的轉變,才能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近年來,城口縣緊緊抓住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的政策機遇,加快建設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城口縣以縣城周邊、交通干線、河道兩岸、重點集鎮等區域為重點,結合新農村示范片區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扎實有序地開展了造林綠化工作,共完成營造林19萬畝、義務植樹100萬株,分別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0%。同時,城口縣還發揮森林生態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接續,全面啟動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切實加強了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由嫁接為主向栽植良種為主的轉變。編制了新一輪退耕還林總體實施方案,完成了新一輪退耕還林2020年3.5萬畝的建設任務。
“為確保森林工程規模化、效益化,避免粗放式發展,我們還積極引進和培育林業龍頭企業,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滕久松說,通過積極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努力提高現代林業產業的綜合經營效益,加快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農林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和林副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林特色產品附加值,通過大力實施新增林業產業示范工程,有效增加農戶經營性收入。
千年銀杏人增收:由生態林業向民生林業轉變
一幢幢漂亮的樓閣,寬敞舒適,干凈的庭院四周綠樹成蔭,彩旗飄揚,房前屋后鳥鳴不絕……近年來,城口縣以“生態為本、特色為魂、發展為重、民生為要”的發展策略,按照“生態立鄉、旅游富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其中,鼓勵并大力扶持農民依托生態優勢發展“大巴山森林人家”就是城口縣轉變思維,推進生態涵養發展的具體實踐。
“生態林業的根本在于富民,通過推進生態林業向民生林業轉變,使群眾能收到實實在在的‘生態實惠’。”城口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利用城口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巴山湖濕地公園、中國亢谷景區建設、黃安壩高山草甸等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為農民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吸引了大批當地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東安鄉“雞冠石大巴山森林人家”就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典型。2020年,龍明均夫婦辭去了外地的高危建筑工作,回鄉策劃“森林人家”建設,拿出了自己10余年外出務工的積蓄改造自家房屋,并于2020年5月1日開始營業。經過一年多的經營,龍明均夫婦發現“森林人家”每年不僅可以為自己帶來超過10萬元的收入,高于此前外出務工的收入,同時還能照顧家中老小,并且完成自己多年來自主創業當老板的愿望,可謂“一舉多得”。
據統計,城口縣圍繞鄉村旅游、景區建設新發展“大巴山森林人家”301戶。至此,全縣“大巴山森林人家”共達到887戶,其中三星級以上66戶,可帶動從業人員4000多人,其中星級“大巴山森林人家”年均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
不僅如此,城口縣為推進由生態林業向民生林業轉變,積極抓好產業基地建設。按照規模發展的原則,努力抓好基地建設。按照良種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要求,采取新造、低改和撫育等綜合措施,加快培育特色干果、木本藥材、木本油料等林業產業基地。積極培育優質、高檔綠化和彩葉苗木基地。同時,還結合新農村建設,以提高標準、增加美化樹種為重點,強力推進農村村莊綠化。在人工造林的同時,積極開展封山育林,逐步擴大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覆蓋率。
林增效: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創新集體林業經營體制機制,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實現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去年以來,城口縣積極轉變經營方式,加強了林業產業管控力度,在城口縣天然林資源保護一期工程和林權確權頒證工作的基礎上,對權屬仍有爭議的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依法調處,明晰產權,落實經營主體。進一步規范了林權證的審核和發放,全年共核發林權證500戶(本);規范了林地流轉,切實加強了森林資源流轉程序、流轉方式的監督,維護了林農的合法權益,共流轉林地1.5萬畝;積極開展了森林保險試點。投資314萬元,完成森林保險286萬畝(其中公益林266萬畝,商品林20萬畝);新一輪農村改灶節柴在2020年試點的基礎上,去年在9個鄉鎮推廣環保節能爐4000口,其中由縣林業局負責推廣落實3000口,由縣農委負責推廣落實1000口,分別占任務的100%。
同時,城口縣進一步放活經營權和處置權,增強了林業產業活力,繼續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將國家級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分類經營工作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權益主體和管護人頭。
“我們還加強流轉管理,進一步規范林地、林木流轉。”該負責人表示,為此,城口縣積極探索建立產權交易平臺,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制度,規范評估行為,保護農林合法權益。通過嚴格執行國家林地征、占用的法律法規,保障被征、占用農戶獲得法定補償。積極穩妥地推進林權抵押融資貸款工作,拓寬林權融資渠道,完善林權擔保制度,有效增加林農財產性收入,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綠色”城口縣城 景增美:在布局上由山上向山下轉變
“生態林業帶來的效果不僅要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也要讓老百姓的眼睛亮起來。”城口縣林業局負責人說,在城口,綠色是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潛力、最大的品牌。但由于多年來“重山上、輕山下”的國土綠化思路,山下的城鎮、通道、村莊缺林少綠,成為城口綠化的最薄弱環節。
特別是隨著城口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群眾從高山上搬到了山下,到縣城以及城鎮居住。“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依靠工程帶動,從而在城口實現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民更富、環境更優美,讓人民群眾處處有個好環境、天天有個好心情、人人有個好身體、家家有個好生活。”因此,要把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由山上為主轉向城市、村鎮、通道,讓森林進城、上路、入村,為提高森林覆蓋率拓展新的增長點。
去年10月,歷經兩年時間,投資近5000萬元的城口紅軍紀念公園已正式投入使用,打造了“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為主題的公園”,不僅成為城口縣弘揚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保護歷史文化的基地,同時其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成為城口居民游玩的好去處。而這僅僅是城口縣推進布局合理化的有力舉措之一。
近年來,為讓城市群眾有良好的生態宜居環境,城口縣還進一步加快了城周森林屏障建設,除打造了以紅軍紀念公園為主的城周森林屏障工程外,還狠抓了城周荒山荒坡的綠化工作,采取撫育和補植補造的方式,進一步改變了城周林分質量,以重點景觀建設為載體,努力打造森林文化,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為全面提升重點旅游項目亢谷景區綠化,城口縣共計投入資金300萬元,完成綠色村鎮造林0.8萬畝,推進了庭院“四化建設”,美化了“旅游接待環境”,實現了景區內交通干線兩側30米以內空白地全面綠化。此外,城口縣還進一步加大了綠色通道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城萬快速通道的景觀綠化工程以及龍門至明中6公里、峽口至嵐天10公里通道景觀綠化工程的建設任務,使得城口縣城市環境大為改觀,逐漸展露出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的風貌。
據介紹,城口縣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快縣城內國土綠化步伐,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大力發展民生林業產業,全面深化林業改革,促使林業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出更加核心的作用。
城口:以科技武裝現代林業
2020年,城口縣厚坪鄉的核桃種植戶們迎來了豐收,他們栽種的優質城口核桃產量提高了30%以上。這增產的妙招在哪里?
“當然是新科技的運用。我們通過開展核桃高枝嫁接技術實現了增長。”城口縣林業局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了提升經濟效益,城口縣在提升科技含量上做足了功夫。2020年以來,聯合縣科委開展了城口核桃遺傳資源發掘利用研究暨核桃遺傳資源調查“擂臺賽”活動,篩選出了具有特異優良性狀的本地核桃基因資源材料10個,并新建一個優良核桃品種建立核桃評比園,力爭在今年培育出優質種苗。同時,城口正在對全國的20多個核桃優良品種進行對比試驗。
不僅如此,城口縣還根據干果產業特點,積極主動開展林業科技下鄉活動,組織縣、鄉鎮林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邀請市林業局、市林科院有關專家進行板栗、核桃技術培訓。充分發揮各級林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利用各種方式對成熟的技術推廣應用,全面提高果農的綜合素質,促進全縣干果產業產量增加、質量提高,增加林農收入。
據了解,2020年以來,城口縣依靠科技進步,先后完成以核桃、板栗為主的干果良種示范園建設1.2萬畝,實施核桃低效林改造5000畝、板栗低效林改造6000畝、干果病蟲防治15000畝,實施改造后的畝均產量增長30%以上。實現核桃、板栗為主的干果產量5800噸,增長9%;實現產值7820萬元。其中,核桃產量3100噸,產值6200萬元;板栗產量2700噸,產值1620萬元。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