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人在與虎拍合影。
【環球時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孫廣勇】從泰國首都曼谷向西北方向行駛200多公里,可以到達泰緬邊境的北碧府,邊境線上的高山叢林中,生活著最后一批野生泰國虎,北碧府賽語縣興哈鎮有座帕朗塔布寺廟,因為飼養老虎聲名遠揚。慈悲的出家人與獸中之王和睦共處,虎廟因此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和平共處的最佳課堂”,但同時也有輿論認為,虎廟讓老虎失去了野性,對老虎的存在和繁衍未必是好事。
老虎不吃活物
帕朗塔布寺只有20年歷史,寺廟周圍有高大的圍墻和電網,看起來更像一座野生動物園。進入寺廟,穿過一片稀疏的樹林,記者看到的第一種動物并不是老虎,而是鹿,后來又看到成群的水牛,漫步的孔雀。因為虎廟里食物豐富,許多動物慢慢聚居到這里。為了控制動物數量,也為預防老虎跑到廟外傷人,虎廟在四周建起了圍墻,不過,圍墻內動物的繁殖速度之快還是給虎廟帶來不少壓力,這里生活著鹿、牛、馬、羊、孔雀、野雞等十幾種數百只動物。
再往前走,老虎出現在視線中,所有老虎脖子上都有鎖鏈,不能自由活動。不知是因為炎熱,還是因為困倦,老虎們都睡眼惺忪,有游客好奇地問僧人,是否給老虎打了鎮靜劑?僧人解釋說,老虎在炎熱的白天喜歡睡覺,因此看起來懶洋洋的。出來放風時,老虎們都吃飽了。這些老虎是他們從小養大的,已經習慣和人生活在一起。記者眼前的這些老虎溫順如貓,有的和僧人扭打玩樂,還有的老虎與僧人依偎乘涼。
老虎與猴子、馬、鹿和孔雀等寺內其他動物和睦共處。一開始僧人給老虎吃整只的雞和大塊牛肉,現在,老虎已不再吃肉,改吃狗糧,但身體強健。僧人說:“我們不能殺生來提供老虎所需要的食物,我們用寺廟捐款給老虎買狗糧。”如果老虎出現暴怒行為,比如咆哮和揮爪,僧人會從塑料瓶子里噴水來懲罰它。對老虎的刺激也被最小化——當山羊或者母牛等經過時,僧人們會蒙上老虎的眼睛。為防不測,每次老虎出行所經的路線,都有志愿者或和尚驅趕別的野生動物。
與虎拍特殊合影
在這里,老虎每天的活動基本相似,上午,游客可以協助喂食,為老虎洗澡,陪伴老虎散步。中午,游客可以進入峽谷園區,與老虎合影。下午,老虎游泳、游戲。據說,除了逗弄小老虎的游客偶爾被抓破點皮外,從來沒有發生過傷人事件。僧人們也許相信同情的力量能使猛獸冷靜下來,但是,每位游客都須在“免責書”上簽字,萬一受到攻擊,寺院不承擔任何責任。
寺廟附近有一處天然山谷,在山谷一端,開辟出一塊場地,經營著另外一個針對游客的項目:與老虎近距離合影。場地里橫七豎八地躺著十多只老虎,據說只有當天心情良好的老虎才有資格參與這個項目。可以與老虎拍特殊的合影,費用是每人1400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5.1泰銖),這些特殊的合影包括讓老虎的頭枕在你的腿上,讓老虎仰臥,或者是讓老虎跳躍。如果你想近距離接觸老虎,身上的衣服不能是鮮艷的大紅大紫,衣服上也沒有吊帶領帶,不然,老虎會誤以為那是準備捆綁它的繩索,對你虎視眈眈,那你就只能在園區外圍逛逛了。
放虎歸山不可行
1999年,帕朗塔布寺收養了第一只老虎——一只幾個月大遍體鱗傷的小虎,它的母親被偷獵者殺死。如今,虎廟里的老虎達117只,比僧侶還多。目前,去虎廟參觀收取600泰銖的門票,在泰國,寺廟通常是不收門票的,由此對寺廟的指責也隨之而來,有的認為僧人不務正業、嘩眾取寵,有的認為這樣把老虎養起來是不人道的,應該讓它們回歸大自然。泰國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干事馬瑟表示,該寺飼養的老虎都屬珍稀品種,但長居佛門并非良策,應該為老虎建新的收養所。
寺廟方面表示,這些老虎已經失去野外生存能力,放虎歸山等同于讓它們送死。僧人們計劃讓下一代小老虎在新家恢復野性,他們計劃在森林里開辟出12英畝的地方,四周挖出8米寬6米深的水溝,命名“虎島”。
泰國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