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記憶 讓人時空錯亂的臺灣老房子
蘇澳港的漁村記憶
臺灣海域常年受很多洋流的影響,其中以全年流經臺灣東部的黑潮影響最大,黑潮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暖流,主流約一百公里寬,由南往北,流向穩定,其溫暖海水近岸旁流過臺灣東側海域。黑潮在臺灣東部沿岸釋放熱能,在人類的海面上形成濕熱的海洋性氣團,這股濕熱的海洋氣團受東南季風吹送,使得臺灣每年有超過七個月的天候受該氣團的籠罩及影響,臺灣因而濕熱多雨,孕育了茂密的森林及多種多樣的生物,這個來自赤道的黑潮會帶來豐富的養分,滋養大量的浮游生物,吸引許多大型魚類前來覓食,以及追隨魚群而來的鯨豚和海鳥,相互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進而在臺灣沿海形成良好漁港。

大氣磅礴的海,一望無垠

站在礁石上眺望遠處那若影若顯的龜山
說起臺灣東部的漁場,不得不說的就是蘇澳港,一個不被人所熟知的港口。蘇澳港昔稱東港,位于宜蘭縣蘭陽隧道出口處,群山環繞成為天然的優良港口,南北兩側各有南方澳和北方澳兩個漁港。蘇澳有著罕見的天然優良港灣,形勢十分險要。整個港區的開發是漸進的。二次大戰末期,日本政府曾著手辟建蘇澳國際港,后因日本戰敗而告中斷。光復后,政府為將宜蘭縣的木材加工品外銷,于是在1965年興建小型商港,1974年蘇澳港擴建工程被列為十大建設之一,歷時九年,從此蘇澳港躋身國際商港之林。而北方澳則被收為軍港,南方澳仍繼續扮演臺灣第三大漁港的重要角色。
蘇澳還有一個在世界上都很有名的景點,蘇澳冷泉,蘇澳是全球除了意大利外,少數擁有冷泉的地方,如果你喜歡這個奇特的景觀不用跑去遙遠的意大利。所謂冷泉,是屬單純碳酸泉,溫度約在45攝氏度至50攝氏度間,可飲可浴。泉水從地底夾著無數氣泡冒出來,有如汽水一樣。剛入冷泉池時,全身覺得冷呼呼的,但過2分鐘后便會全身發熱,極具理療和美容功效。冷泉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大要素,一是豐富的地下水,二是能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巖層。蘇澳地區有著充沛的雨量,配合地層中極厚的石灰巖,就形成了這奇妙的景觀。
站在炮臺山頂或沿蘇南(南方澳)公路,都可俯瞰港澳的壯麗美景。在晴朗的天空下,那一片片藍,美得讓人心曠神怡。這里是蘇花公路108公里處的南方澳觀景臺,原來只是一個停車場,后來在宜蘭風景區的規劃下,成為欣賞海景的好地方。從平臺上眺望,左邊是蘇澳港,緊鄰著是南方澳大橋,再過來是豆腐岬和筆架山,最右邊是內埤海灣,常有人在海邊漫步,欣賞著美麗的海景,等待著日出與日落。豆腐岬跟內埤海灣是臺灣最大的陸連島和連島沙洲,讓原本是離島的南方澳和本島大陸有了鏈接。


夜幕降臨,小鎮上亮起了街燈,時來也會有穿梭的車輛經過
隸屬于宜蘭蘇澳的南方澳,是個曾有輝煌年代的小漁村,在過去漁業發達的南方澳,住民多達數萬人,很難想象在小小的南方澳上,可以居住這么多人。南方澳興盛的漁業也吸引著臺灣各地漁民等搬遷來南方澳居住,在南方澳也有許多高雄、東港、澎湖來的居民,以上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讓南方澳更顯獨特性與豐富的人文文化。在漁業為主的南方澳,也衍生了許多漁業相關產業,像是冷凍業、罐頭工廠、造船、制冰、報關行、油行、機具、鐵工廠等等。

清晨醒來,漫步在漁港旁,看著停靠的漁船,和漁民們一起期待收獲的一天

清晨忙碌的人們

一個婦女拖著兩條剛剛捕獲的大魚興匆匆地趕往市場
三重埔老房子的斑駁記憶
我們這些80年或者更早的人心中一定會有一座老舊的房子,在那里保留著自己孩童時候的那份純真,那份樸實,以及那些美好。我是一個戀舊的人,舊對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情感,雖然如今被歲月侵蝕得斑駁支離,但在我的心底它一直都在,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沉穩睿智,裝滿久遠的故事。
每座城市或者地方都承載著一種歷史宿命,三重埔就是這樣一個幾乎被時間遺忘的戰后臺灣歌謠文化工業城市。三重埔也就是現在三重區,埔即平原之意。早期由新莊登陸的閩粵移民,往北拓墾,第一個平原稱為“頭重埔”,“三重埔”就是第三個平原的意思。“頭重埔”后來稱為“頭前”,位于新莊區境內;在三重與新莊交界處的“二重埔”則屬三重區境,今略稱“二重”。
跨過淡水河走出臺北市大橋頭地界,步入對岸囊括生活成本低廉、工廠林立、就業機會多而成為外地人主要聚居區域的三重埔地區,這里混雜了來自云林、彰化、嘉義等全臺各地北上謀生者不同方言口音。在三重埔不斷有人懷著希望搬遷進來,也有人幾經游移漂泊之后黯自離去。那些陸陸續續暫時棲居三重埔的游子過客,在這邊縫隙里頑強地生存,其中包括了來自嘉義太保市水牛昔莊的葉啟田,以及甫由桃園大溪來此投靠親戚寄人籬下、初期藝名為林茜在酒店駐唱的鳳飛飛。對他們來說,那些歲月困頓勞祿,似乎談不上娛樂休閑可言,但總能夠苦中作樂自尋排遣。還有很多人眼中的影視女神林青霞也是出生在三重埔,她拍過一百多部電影,從清純玉女到英氣女俠,被人稱五十年僅見大美女是道地三重誕生、求學的三重埔在地人。

結束了一天的忙碌,一輛輛機車整齊地停靠在街道兩旁

騎著機車準備出行的人們

回家還是出行?

旅行車停在路旁,讓三重多了一番滄桑

晚飯過后在小巷里悠閑散步的人們

行走在三重街頭,總會被那些溫馨的瞬間所吸引
這些一段段屬于老臺北的記憶,逐漸從這一棟棟老房子里蘇醒,帶我們不一樣的新舊臺北融合之美。

青石臺階上擺得整整齊齊的拖鞋

貼在墻上各種方便快捷的咨詢廣告

依坐在藤椅上,仿佛回到了從前

推開那扇虛掩著漆著紅漆的門,咯吱一聲,兒時斑駁的記憶便噴薄而出,縈繞在整個心房
聽房東介紹說,我住的這個房子有40多年的歷史,她用她爺爺的名字給這個房子取了名字,他們一家人在這里生活20多年,也許這里的交通不是最便利的,也沒有電梯,但是它在房東眼中卻有很多無可取代的魅力。在這里保存著很多這樣的老房子,它們都有著久遠的歷史,大多保留著舊時代的味道。

這個季節天黑得很早,沒有完全黑街道兩旁的店鋪就已經打烊了

夜晚降臨,街道顯得愈發寂靜

停靠在街道旁的出租車不知道是去上班還是剛剛下班回來
當旁邊的臺北市區都蓋起了棟棟高樓,但這一區依然保留著樸實的樣。

走在這挺狹小的街道上,不時會看到有老人家在路上散步

聽著左鄰右舍彼此閑聊著家中的大小事

聊聊最近的生意收成

一見面就熱情寒暄的兩個老婦人
偶爾會聽到騎車經過的攤販,喊著修玻璃,賣臭豆腐,賣大腸面線的吆喝聲,再配著早期錄制的廣播,修理玻璃,和紗窗,紗門,臭豆腐又來了,還有排骨湯,很多很多很有趣的廣播聲,每次聽到都有種回到家的親切感。這里離傳統菜市場很近,那里的巷弄招牌小吃攤總能讓人有著難以忘懷的好滋味。三重著名的豬腳飯聞名全省,歌唱比賽出身的老板娘將祖傳事業發揚光大,成為當地的熱門店家,將豬腳分為前、中、后三段,民眾可依照自己對于豬腳的喜好來選擇,有膠質豐富或者肉皮薄的部位,都是相當好吃。另外魯白菜、筍絲、豆腐等小菜,也是讓民眾吃得津津有味。鴨肉羹也是三重的名物,用機器切成薄薄的鴨肉再經過大火快炒并加入特殊調味料,變得十分輕易入口,搭配上濃稠的羹湯配料更是絕配,搭上特制的辣椒粉和烏醋,會讓您一試成主顧。還可以搭配各式面條,成為便宜又大碗的美食。

雖然夜已經深了,但店鋪的老婦人還在忙碌

熱氣騰騰的米粉湯,價格相當實惠

清晨在街邊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肉丸湯,別提有多舒服了

一個正在整理服裝店鋪的老大爺

凝望飾品的老婦人仿佛回憶起自己的往事
我不知道再過多年之后,這些被遺忘的老房子和漁港會變成什么樣子,但它記載著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也是大時代的故事。一段看似漫長的歲月,在日記中一步一步踩著腳印,在青春里匆匆而過。照片里映著笑容,曾經留下的瞬間,成為如今的夢,鍍亮著回憶。
臺灣旅游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