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沙巴州] 風下之鄉的美,山打根之魅游記來螞蜂窩,更多山打根旅游攻略最新游記[樂游沙巴州] 風下之鄉的美,山打根之魅盡在螞蜂窩,沙巴旅游、游記攻略,沙巴旅游景點,沙巴好玩嗎,沙巴在哪里,沙巴有什么好玩的,沙巴怎么去,沙巴怎么走,沙巴住宿,沙巴景點景區
- 時間 2020/04/24
- 人物 和朋友
- 天數 5天
- 形式 自駕
- 人均費用 3000元
說起山打根,十有八九的中國人并不熟悉,但說起那出經典的日本電影《望鄉》,相信會有不少朋友會記起那位阿琦婆。電影中所訴說的阿琦婆,便是被賣到了這里——山打根。山打根這個城市,也因為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而成為當年日本眾多下層女性被迫遠赴南洋賣身的悲慘命運的見證者。當我站在蘇祿海之濱的這個小城,被溫潤的海風與熱帶陽光迷住雙眼,與熱帶雨林和野生動物的近距離接觸,和琳瑯滿目的美食與熱情的當地人打起交道時,我的心便留在了這里。

【山打根在哪里?】
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 Island)也譯作婆羅洲(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島嶼,位于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一個島上同時有著馬來西亞、汶萊以及印尼三個國家的領土。山打根便是加里曼丹島上馬來西亞沙巴州的第二大城市。
在地理位置上來說這處于眾多熱帶風暴發起之處,卻在造物主的眷顧之下,常年不受風災的影響。美國女作家安琪·凱斯曾在山打根住過一段時間,她在自己的作品“ Land Below the Wind” (風下之鄉)中,精彩地描繪了沙巴的風光。從此,“風下之鄉”的名號不脛而走,成為沙巴最著名的別名。而該作品中所指的風下之鄉,正正就是山打根。
由于地理位置較偏,所以國人前來游玩的還不是很多,游記攻略也極少看見,被各種歷史故事吸引而來的我,特意來到山打根,以看看電影“望鄉”里所提到的這個著名的南洋歷史名城。從廣州出發,乘坐亞航那趟唯一的凌晨零點10分起飛的航班,經3小時飛行,直奔沙巴州首府的亞庇機場,在機場的地板上對付了一個晚上,早晨7點繼續登機飛往山打根,不用1個小時便能抵達。
目前,亞洲航空從廣州或深圳直飛沙巴亞庇每日均有一個航班,飛行時間約3個小時,可以分別滿足粵東和粵西乘客的不同需求,隨時飛往沙巴感受陽光與海灘。

而從亞庇飛往山打根每日亦有三個航班,飛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對于國內陸地交通相對還不太發達的馬來西亞來說,是個非常便捷、快速的短途飛行,可以一次過體驗亞庇和山打根別樹一格的雙城游。

【山打根的歷史】
作為中國游客,出國旅行最感興趣的莫過于當地華人的生活了。慶幸的是,我本身的母語便是粵語,而馬來語、客家話與潮州話都略懂一些,在當地華人圈子橫行也算是沒多少障礙,或者說,為我帶來了一些便利。在游覽一座佛教寺廟的時候,這位廟祝老先生向我娓娓道來了山打根的歷史:

山打根的全盛時期,曾是全世界富豪最多的地方,是以輸出木桐和木材產品而盛名遠播的港口。中國的明朝時期,曾有很多南方的人被賣到山打根當苦力(俗稱“賣豬仔”),也就是目前當地華人的祖輩。1883年,英屬北婆羅洲渣打公司把山打根定為首府,可見當時地位之顯赫。可是二戰時期,整個城市就這樣被摧毀了,富豪全都逃到了異鄉,從此山打根的風光一去不復返,首府也因此轉移到現在的亞庇。
六七十年代是山打根伐木業興盛時期,帶動當時山打根經濟,許多富商都聚集于此,盛況空前,一時無兩,被冠以“小香港”之稱。伐木業目前已經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水產業,捕獲的水產,除了供應本地市場,也出口到香港,臺灣,日本等亞洲地區,甚至遠至美國。東馬海域蘊藏著非常豐富的魚產量,雖然近年“網禍”(拖網)為患,但和西馬相較,其數量依然可觀,所以山打根也有“海鮮天堂”之稱。
【紅毛猩猩樂園】
今時今日的山打根,重點定位于自然保護區。在這個得到造物主庇佑的地方,熱帶雨林得以保存完好,這里有很多獨有的動植物,是山打根不可多得的特產。最令山打根人感到驕傲的就是人猿了,這個與人類最為相近的生物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游客慕名前來觀賞,給山打根積累了不少的名氣。這里不僅有全世界最大的類人猿保護區西比洛人猿保護區(SepilokOrangutan Sanctuary),還有拉卜灣長鼻猴保護區(Labuk Bay Proboscis Monkey Sanctuary)。除此以外,熱帶雨林探索中心及海龜島保護區也在漸漸興起。


西比洛類人猿庇護中心離山打根市區25公里,占地面積43平方公里,處于風景宜人的熱帶雨林深處。自1964年,這里便開始訓練受傷的、或者從小就被人捕獲的類人猿(紅毛猩猩)學習如何在荒野中保護自己。如果要游客自己去找類人猿,恐怕是不可能的事。還好保護區里有個景觀臺可供游客近距離觀賞紅毛猩猩們進食。紅毛猩猩們是自由散養在這片森林里的,因此只有喂食時間,才能在遠遠的觀看。而一般喂食時間分早上11點和下午2點,錯過了就只能第二天來了。所以,大家都是很早就到了景觀臺等候,都希望早早的找到最佳位置便于拍攝。

在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中等候著,不一會就大汗淋漓。工作人員來了,還帶來了滿滿一籮筐的香蕉,才把食物安放在喂食臺上,一些算準了時間埋伏在旁邊樹叢里的紅毛猩猩們便如約出現。它是順著森林內側的繩子慢慢爬過來的,大家都焦急的等著它能進一步的靠近喂食臺,以便清楚觀賞并拍攝,可是它并沒有進一步靠近,過了一會兒,居然又有一只跟出來了,原來是約了同伴啊!


才爬上喂食臺,哥幾個就開始了香蕉大餐。吃飽了,就開始擺起各種姿勢,好象早就習慣相機的卡嚓聲。有時還抓耳撓腮的,有時甚至打起哈氣,逗得大家都忍不住笑出來了。整個喂食過程約一個小時,雖然大家都站的很累,但久久的還舍不得離去。

各位看官可千萬不要被這些外貌蠻橫的紅毛猩猩們騙了,其實它們都有著一顆溫順聰慧的內心。雖然庇護中心內游客不可觸摸人猿,不過在登記中心的外面通常都可以看到及拍到數只成熟的雌性人猿,它們好像很喜歡跟人類打交道而不太愿意返回荒野中。

在游覽完畢后,景區出口出設有一座自然教育數據中心以及一間小型戲院,有興趣的游客可以進去觀賞有關西必洛人猿庇護中心工作情況的紀錄片。如果各位善長人翁愿意的話,還可以出資認養一只人猿,只要幾百馬幣一年,每半年中心都會將游人認養的人猿情況詳細匯報給出資人。
【與長鼻猴的近距離接觸】

在山打根這個小城,有大片大片的森林,這種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所以首先我們就來看看這里的森林資源吧,在山打根,沿海的地方有一片紅森林,這是非常寶貴的樹木,它可是盛產丹寧的,這是一種具有鞣皮性質的植物成分,一般的樹木是提取不出來的,由于這里的樹木很多,使得山打根成為馬來西亞的最大的木材出口的港口,這個特產給馬來西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可得好好的感謝感謝“它”。


而在距離市區30公里處幅員遼闊的油棕園,也有這么一片紅樹林。十多年前,油棕園的工人便住在這片紅樹林旁邊。有一段時間,他們發現每次出去勞作的時候,放在屋子里的糕點總會莫名其妙被偷吃,終于有一天,他們偷偷藏起來,結果發現是幾只鼻子長長的猴子進屋偷食。他們隨即向老板匯報,華人老板聽說后,建議他們不要趕跑這些猴子,反而是把住所騰出來,每天制作糕點放進去給猴子吃,長此以往,猴子越來越多,趕都趕不走,卻成為當地一大特色。華人老板于是近年來開始設立專門的保護中心,向外界做展示。



和在首府亞庇觀看長鼻猴有所不同的是,拉卜灣的長鼻猴是可以近距離接觸的。當然,這不代表你可以撫摸它,因為長鼻猴天生就是領地意識超強的動物,你友善的撫摸對它而言則是一種進攻行為。當它端著大大的鼻子淡定地走到我的面前時,我的心里難免有點激動。這是婆羅洲的特有動物,其他地方無法如此近距離的看到,從它們對這片樂土的熱愛之情中,你可以看到愛心人士對它們的保護是如此之好,實在讓人欣慰。


這些宛如天外訪客的猴子乃群居動物,鼻子又大又圓的是公猴,鼻子相對尖小的則是母猴,一般一個族群只有一只成年公猴做首領,它會擁有數目不等的老婆們。一旦群體中的小公猴長大,就會被驅逐出去,自謀出路。它們一般會聚居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群體,直到中間有一只征服母猴,“結婚”生子,自立門戶。當然,這些“權利”都是實打實的通過拳頭“爭斗”而來的。



每當飯點到來之時,投食員背著沉甸甸的糕點出現在投食平臺上,不少猴子從茂密的樹林中鉆出,開始享用它們的大餐。聚精會神的樣子,根本不理會棧道上對它們“垂涎欲滴”的游人。他們性情相對溫和,只有在搶食時偶爾打鬧,只要各自有得吃,也就迅速相安無事了。不少游人在站到它們身邊與之合影,它們也無所謂的樣子,并不主張肖像權。有趣的是,長鼻猴的鼻子大到會影響它們進食,因此,公猴在吃東西時需要用爪子將鼻子向上推開,看上去非常滑稽。



在拉卜灣長鼻猴保護區的B區,可以觀賞到體型小2號的黑葉猴。黑葉猴也非常可愛,頭型基本都是莫西干式的。有些母猴身上背著小猴,小猴的全身毛還都是金黃的,嫩嫩的憨態可掬的樣子,經常與母親笨拙地打鬧。等它們長到三到五個月后,毛發就漸漸變成黑色了。同樣,它們一點也不怕人,只要你是善意的,即使坐在它們身邊,它們也沒意見。




【最市井便是菜市場】
旅行不過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走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只有最市井、最接地氣的地方,最有最真實的生活氣息。所以,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到一處地方便逛逛當地的菜市場。在有“海鮮天堂”之稱的山打根,我怎能錯過最有生活氣息的菜市場呢?令我頗為驚訝的是,這個菜市場與國內的市場不同,不僅集合了多民族的烹飪素材,還格外的清爽干凈。

反正我逛一圈下來,沒一個魚是認識我的。。。



這個魚我問他是不是鯊魚,這哥們急了,連忙說不是,還說鯊魚不能吃。
哥們,我就問問……

這個老板會說少量中文,但貌似以為我是大馬人……暈

這里的魚真心便宜啊……這些小魚基本不會超過人民幣10塊錢1KG




這些海草,全部1RM,通通1RM。
我買了一大包干的這種海草回來做湯,約莫有個2KG,也只是2RM一包



沙巴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