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雨壇彩龍 -

【關鍵字】:四川旅游
瀘州雨壇彩龍盛行于明末清初。新中國建立后,雨壇彩龍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曾參加四川省民間午蹈比賽獲得殊榮,并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專業團體音樂舞蹈匯演。1985年,被國家編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 2000年9月,“雨壇彩龍”參加“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旅游文化節盛裝”進行表演,受到文化部及三十四個國家,十二個省、市、區表演團體及世界各大城市首腦會議市長們的贊揚和專家的好評;2000年10月,“雨壇彩龍”參加文化部在重慶銅梁縣舉辦的“首屆中國,銅梁龍燈藝術節”龍舞比賽,榮獲最高獎“神龍騰飛獎”,受到舞蹈專家賈作光老先生和梁立生先生的充分肯定;2001年元月,“雨壇彩龍”應邀參加文化部社圖司,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第十五屆北京二00一年龍潭杯中華民間花會邀請賽”,喜獲金獎。
“雨壇彩龍”的表演重在一個“活”字。表演時,要求舞龍者“動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顯神色”,人與龍的情感交融?體,使觀賞者不僅從中領略到巨龍奪寶的恢宏氣象,而且可以感受到小國龍鮮活靈動的生命情態及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鑒于此,“雨壇彩龍”曾獲得“東方活龍”的美譽。
“雨壇彩龍”龍體造型也別具特色,與當地建于明代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龍腦橋”的主龍頭及其相似,龍頭彩繪精美,其形額高嘴短,,雙 目縱突能動,下頜開合自如,形象雄壯憨愚兼而有之。龍身長30米,共13節,龍體渾圓靈活:龍尾是長于龍頭的鰱魚狀,緊隨龍身起伏搖擺,舞動之中頗含詼諧,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