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省委宣傳部、成都市委主辦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5·12’抗震救災紀念館”在安仁鎮開館
●紀念館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陳列實物270余件(組)。
●通過顫動的地面和斷裂的屋頂,將地震發生時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直觀地展現給觀眾。
●市民捐贈3年“地震日記”,成為紀念館收到的第一件私人藏品。
昨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成都市委主辦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5·12’抗震救災紀念館”在中國博物館小鎮大邑縣安仁鎮開館。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新初出席開館儀式。
紀念館除展示救災的圖片、實物外,還設置了地震模擬體驗裝置,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知識普及推廣。據介紹,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將為參觀者提供專業優質服務,實行免費開放。
紀念館外觀
網格卵石,隱喻山河破碎
為了展現和銘記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這一氣壯山河、氣勢恢弘的偉大歷程,原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遷到成都永久展覽。“5·12”抗震救災紀念館基本原樣保留了這一展覽的內容結構。
紀念館建筑外觀簡約大方、莊嚴肅穆,具有極強的時代特征。館前廣場的網格卵石,隱喻了地震剎那的山河破碎;而門廳前的56根力量柱奮力支撐起下壓的屋頂,則表達了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的力量與信心。
紀念館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設主題展廳、地震科普廳、臨展廳、游客接待處、紀念品銷售處等。館內陳列實物270余件(組),圖版559個,燈箱23個,視頻播放點12處。其中,主題展廳分為序篇和“堅強領導心系人民”、“爭分奪秒全力營救”、“臨危不懼奮起自救”、“八方支援共克時艱”、“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偉大精神不竭動力”6大部分。
紀念館大廳
鐘表滴答,再現“5·12”場景
“滴答、滴答、滴答……”一進紀念館,一陣急促的鐘表走動聲就傳到了大家的耳朵里。這聲音,安靜地在紀念館中回蕩。現場頓時鴉雀無聲。
只見進門的右手邊有一塊巨大但破碎的多媒體顯示屏,里面顯示著3年前那場地震發生的時間。急促的鐘表聲戛然而止,屏幕上的時間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此時一陣轟鳴聲從四周傳來,屏幕上開始顯示青城山、北川等極重災區當時的情景。
屏幕上的場景在劇烈搖晃,整個大地似乎跟著在顫抖,3年前的那場夢魘似乎又回到了大家的眼前。片刻之后,轟鳴聲停止了,四周安靜了,屏幕上開始出現災區群眾驚恐絕望的眼神。
原來這就是序篇,紀念館通過顫動的地面和斷裂的屋頂,將地震發生時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動態直觀地展現給觀眾。
紀念館科普廳
模擬裝置,可以制造震級
在地震科普廳,有一間專門的房間用來模擬地震級數,游客可以置身之中,親自體驗地震來襲時那種劇烈搖晃的感覺。地震模擬體驗裝置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工作人員站在上面,使勁一跳,后面的顯示屏就顯示出“您制造了一次8級地震”的字樣,十分有趣。
據介紹,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將為參觀者提供專業優質服務,實行免費開放。
同步播報
3年12本“地震日記”老教師捐贈給紀念館
昨日,都江堰災區退休教師馬楚清將自己3年來的20余萬字、12本“地震日記”正式捐給“5·12”抗震救災紀念館。這是紀念館開館后接收的第一件私人藏品。
今年66歲的馬楚清,是都江堰水電十局子弟校的退休教師。三年前,都江堰成為“5·12”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從那時起,這位經歷了大災大難的退休老師天天用筆記下所聞所見所感。這一寫,堅持了3年,寫滿整整12本,達20余萬字。“地震日記”以細小、瑣碎的記錄,寫出了一名災區群眾的心里感悟和生活的變化。西安世園會 成都到西安旅游 西安世園會特價電子客票
?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