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當你脫口而出“旅伴”時,鑒定了你是個真正的行者。
?
旅伴可以是一起游玩的隊友,素未蒙面的網友,可以是戀人家人朋友,更可以是當地人,其選擇的多樣性也隨著旅行深度的增加而被逐漸開發出來。有時候,旅伴的質量直接決定這是否是個愉快的旅行,同樣,隨著旅行的逐漸深度化,旅伴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
?
陌生旅伴帶來的新鮮
早期的旅行是團隊游的天下。那時自由行與自助游還不那么盛行,人們大多會報個旅行團,選擇某個幾日游。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選擇團隊里成員的。
?
要是恰好碰上了雷人旅伴,會讓一段快樂的旅行變得郁悶不已。在團隊出行中,最怕碰上的是那些不考慮別人感受,拖團隊后腿的人。驢友果果曾在報名
黃山旅游時遇到過一個另類女孩,居然穿著高跟鞋打算上山,還經常掉隊,讓一整個團隊的人哭笑不得。
?
隨著自由行的發展,人們開始在網上尋找旅伴,有機會認識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朋友。由于相互的陌生性,讓旅行增添幾分情趣。驢友Lili在第一次到
西藏旅行時就是網上尋旅伴,“和陌生人旅行會有意外收獲。那次我們就有個憨豆先生娛樂大家。”這個豆先生來自
新加坡,30多歲了沒有固定職業,試過在加油站工作,也當過文員,賺了錢就去背包旅行。還有一個Chanel的售貨員,看著嬌生慣養,沒想到腳長了水泡照樣繼續行走,還邊走邊唱。
?
陌生的旅伴,缺點自然也有。和陌生人一起旅行,不了解對方的體力、性格和預算,容易有矛盾。肥魚曾在
四川旅行游時約了兩個
以色列人同行,為了遷就他們的預算,三人找住宿花了很多時間,“一餐60元的麻辣火鍋,
以色列人還是覺得貴。”Sisi說,旅伴的氣場合不合也重要。她去
云南旅行時,和一個女孩拼了兩次車,過了一夜,便草草收場,分道揚鑣。“我喜歡漫無目的走走停停,不愛匆忙趕時間。而她的旅行有終點、有目的,嫌我動作慢。”不過即使鬧得不愉快,反正旅行結束后不再見面,也不怕日后尷尬。
?
戀人旅伴有風險
顧及到安全性,更多女生愿意選擇熟悉的人做旅伴,而和戀人一起出行更是首選。有人說:如果你可以和男友出游且相安愉悅,你們就很有希望可以長久在一起。無數血淚史證明這個說法,靠譜!因為旅行能成就一對旅伴,也能毀滅一對旅伴。
?
“如果你想知道能否跟你愛的人過一輩子,我建議你們去
印度背包旅行一個月,因為在那里你們會經歷無數挫折和考驗,有點兒像唐僧取經。如果從
印度回來你們還在一起,說明你們有更大的信心來面對未來婚姻的各種挑戰。一位女孩和她未婚夫剛從印度回來,回來就分手了,好尷尬。”這條微博的轉發率超過1000次,表現出情侶面對未知考驗時缺乏信心。
?
驢友Angelling和男友正在為期6個月的長途旅行中。剛開始的甜蜜不到1個月便蕩然無存,兩人分手的念頭不止十次,最可怕的一次是Angelling把護照往男友身上一扔,大叫“你走你的獨木橋,我過我的陽關道,分開旅游”。不過,最終兩人沒有分開,而是在大大小小的摩擦中學會彼此相處的方式。Angelling總結經驗時說,在情侶組合的旅伴中,控制情緒對于女人來說極其重要。千萬不能肆意把對方當做你的心情垃圾桶,不管對方與你有多親密。
?
旅途中太多不確定因素能第一時間表現出彼此的潛在性格,突顯出價值觀。面對陌生的環境,面對意見分歧,如果彼此互相包容與協助,適時地給彼此空間,這樣的旅程才是美好并值得回味的。
?
兄弟旅伴志同道合
現在,甚至有不少人選擇常年累月在外旅行,更文藝的說法是流浪。而挑選到好旅伴需慧眼,更需運氣。
?
男人渴望有個兄弟旅伴的心情相比女性,更是迫切。像是尋找兩個能共同起舞的行者,兩個肝膽相照的堅強靈魂。特別是苦旅,很少女人能做到像男人一樣的行李如此簡單。而異性容易讓男人分泌雄性荷爾蒙,不利于長途跋涉的旅行。
?
國內有名的兄弟旅伴,如谷岳與劉暢。好多驢友在論壇上征友時都這樣寫:“要找一個像劉暢那樣的靠譜旅伴。”谷岳邀請劉暢一起搭車穿越亞歐大陸時,劉暢正為拍一部公路片而醞釀腳本,兩人便一拍即合。有時獨行固然是好事,但性格的匹配會讓旅行途中遇到困難時能互幫互助。劉暢較謹慎,面子薄,即使笑起來都嚴肅,谷岳卻有親和力、毅力和耐心。兩人在搭車過程中,碰到最大的狀況是車子不愿停下來。即使如此,谷岳仍不放棄,用“純良與灼熱”的目光追隨而去,導致一些車主愿意停車。而劉暢也會細心保管兩人的緊急聯系人,把護照等重要證件拷貝兩份放在不同的地方以免丟失。
?
共同的目標也不可或缺,這就是人們說的志同道合。這是尋找旅伴的終極目標。這樣的旅伴,一輩子是朋友,不離不棄。
?
當年尚且年輕的切·格瓦拉尋到格蘭納多作為他的旅伴,格瓦拉正直熱情,意志堅決,樂于奉獻。而格蘭納多卻可以編故事編得滴水不漏,會跳舞貪女色,意志薄弱——但他善良重情。就是這樣性格相異的兩個朋友,因志同道合用一輛破舊的摩托征服了整個南美。而要不是這個旅伴以及這段旅程,也許無法成就切·格瓦拉此后偉大的革命之路。
?
當地旅伴最原汁原味
最另類的旅伴或許你很難想到,那就是找個當地人。但對于一些把旅行當做人生追求的人看來,這被視為旅行保持原汁原味的至高標準。
?
可以選擇的方式有很多,如目前較風靡的沙發客(couchsurfing)。你可以住到當地人的家里,讓他們做你的旅伴,去特別的景點,吃最地道的小吃,免費住在家中。
?
這些有豐富經驗的驢友成為這種方式的先行者。三少去
英國旅行時,曾住到了愛丁堡一位當地老婦人的家里。“她給我做了一頓正宗的蘇格蘭晚餐,還特意買了鮮花裝扮角落。看得出對客人的重視。”
?
在老婦人的推薦下,他盛情難卻地去了一家當地的酒館。“那個酒館的氣氛超級棒,是我去過最有情調的酒吧。古舊的木屋、木臺與木凳,看著大海,在昏黃的燈光下,聽著懷舊的英文歌,聊個天南地北,讓我都不想走了。”后來才知道,原來這家酒吧歷史悠久,有近200年的歷史,在很多書里也有推薦。這次旅行的意外經歷也成了三少回去之后最懷念的事之一。
?
獨行和旅伴有時候并不矛盾。你可以選擇當中的一段有人陪伴,有時是偶遇的背包客,有時是只陪你一天的當地人。
?
以《背包十年》出名的小鵬和“行走40國”博主黑劍各自總結了“找個當地人”做旅伴的妙計。“有英語不是萬能的,盡可能學一些如‘你好、謝謝’之類的當地語言可能短時間拉攏當地人的感情。而他們有時會幫你講價,甚至設計旅游線路。”小鵬說。
黑劍也自創了旅途人際法則。他選擇城市落腳之后的第一站往往是華人街,英語不好的他可以尋覓到熟悉的鄉音。在
東南亞旅行時,他和唐人街里的老伯伯們聊故鄉,聊熟了,老人家往往騰出自家房間招待他,興致好也會帶他四處走走,發現一些連背包客都尚未占領的老街老店。
?
許多人把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奉為行者的圣經。而模仿其結尾可以這樣寫道:此刻,車窗外的風景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完全沒有人知道,有了身邊的人,你將會有何遭遇.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