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李白游天下
深圳海外國旅 2014年05月26日 18:28
“酒仙”李白那些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其中有很多都是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經典佳作,這一點足以看出李白也是一位酷愛“旅游”的文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李白的足跡游歷祖國的壯闊美景吧。
“酒仙”李白那些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其中有很多都是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經典佳作,這一點足以看出李白也是一位酷愛“旅游”的文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李白的足跡游歷祖國的壯闊美景吧。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李白故居
李白故居位于綿陽江油市青蓮場,據說是李白度過青少年時代的地方,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寶,太華諸山,峰巒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點有隴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針溪、洗墨池、粉竹樓、月圓墓等。
在一片樹林的背后,我們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典雅的門樓、平展的青石板地面、繁茂的花木、雕花的窗欞等,將庭院襯托得莊嚴、肅穆和大氣。這里,就是李白故居--隴西院。
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一首詩將兩個地方渲染的如此絢爛,這也許只有李白可以做到。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名勝,他瀕臨長江之濱,雄踞蛇山之首,“拔地倚天,聳翠如屏”。登樓遠眺,極目千里;俯瞰江漢,氣勢磅礴。自古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盛譽。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數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現今的黃鶴樓于1985年6月重建落成,占地600多畝, 以主樓為中心,已建成白云閣、落梅軒、岳飛廣場,百松園、梅園、杜鵑園等大小景點70多個,是集觀光、購物、休閑、文化于一體,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備,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風景名勝區。
黃鶴樓乘車線路:武漢市區乘坐10、61、64、413、19、170、路公交車可直達揚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盛唐時的好時光,豪情萬端李白的詠唱,孟浩然滿懷期望地順流而下,直奔江南。就這樣一次文人相送,三月,一個明媚如畫的春天,獨獨讓個揚州占了先機,自此春色無邊。
于是,隋唐以來,文人墨客們總是無比神往揚州,總把揚州視作一幅曼妙鮮麗的圖畫,編織在他們長吟短嘆的杯盞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近代散文等慫恿著,誘惑著,臆想著,穿過春花兼秋月,掠過長亭更短亭,撥開歲月的風煙,只為那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下揚州。
長江三峽 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游山看水,總覺得哪兒也比不上長江,一江秋水向東流,兩岸層巒疊嶂、奇峰突兀,這里發生過無數名垂青史的歷史事件,英雄豪杰感天動地;青山不改,江水依舊,留給后人憑吊。
白帝城位于長江北岸,距奉節城東8公里。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是三峽旅游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和碑刻甚多。其中有著名的春秋戰國之交的巴蜀銅劍。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進入2000年,白帝城進入了艱難的調整期。三峽庫區二期蓄水在即,白帝城部分區域將被淹沒,一些著名的景點必須搬遷。
三峽蓄水前白帝城周邊的護坡整治完成,著名的西閣搬遷,杜甫塑像也“移民”而去,再也感受不到那幽遠的詩境了。白帝城下的水八陣圖被永遠淹沒。但對于白帝城來說最大的損失莫過于“滾滾長江東逝水”奔放狂熱的意境變成了“靜靜江面上的孤島”,失去了往日的神韻。
張家界
“功成拂衣去,歸于武陵源”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脈中段桑植縣、慈利縣交界處,隸屬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四部分組成。總面積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區面積二百六十四平方公里。屬砂巖峰林地貌。素以峰、谷、水、林、洞著稱。武陵源是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縣級行政區,張家界市的核心景區就在武陵源區境內。
張家界自然景觀奇特,舉世罕見。峰奇,奇在千姿百態,景色各異;山秀,秀在云遮霧鎖,郁郁蔥蔥;谷幽,幽在幽靜深奧,幽在秀麗沉靜;洞神,神在妙趣橫生,妙在各有瑰寶。難怪李白曾嘆道:“功成拂衣去,歸于武陵源。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