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以建立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為契機,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農業資源、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旅游業關聯性和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產業融合的手段整合資源,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使旅游行業變旅游產業,有效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夏秋兩季是滑雪旅游項目傳統的淡季,“紅火三個月,冷清大半年”是景區運營初期的基本狀況。
針對這種“窘境”,洛陽市旅游部門積極探索,以全新的旅游產品開發和營銷理念,推出四季經營模式,將四季滑雪、森林觀光、草上娛樂、暗河漂流、高山湖濱、帳篷露營等拳頭產品進行有效整合,推出了一系列風格迥異、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旅游產品,通過現代化的行銷推廣模式,提升了景區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欒川滑雪旅游景點今年夏秋兩季節收入已經超過了去年冬季的總收入,改變了以往冬季單一繁榮的狀況。欒川滑雪已經成為洛陽旅游的一張“王牌”。欒川縣伏牛山滑雪旅游景點發展過程也是洛陽市旅游業發展的縮影。“做旅游就是做市場,做旅游就是做產品,做旅游就是做產業。”洛陽市旅游局局長魏立峰告訴記者。
洛陽擁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等一大批人文景觀,河洛文化、關公文化、牡丹文化等一系列文化資源和白云山、重渡溝、老君山、龍潭峽等眾多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作為全國旅游標準化工程以及智慧旅游試點城市,洛陽市積極探索,更新觀念,以市場的理念、市場需求、市場的標準開發旅游產品,將旅游業傳統的宣傳模式轉變為營銷模式。統籌“吃住行游購娛”環節,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和服務水平。著重打造文化為魂,水系為韻,生態宜居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把文化融入到旅游產品中。依托文化資源開發文化活動,將文化活動按照旅游的規律進行結合、宣傳、打造。涌現了像洛陽牡丹文化節、關林廟會、河洛文化旅游節等一系列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此外,洛陽注重發掘文化資源的文化屬性開發成旅游商品。唐三彩、青銅器、牡丹瓷、澄泥硯、牡丹燕菜等洛陽特色旅游商品也在旅游季節火爆暢銷。將景區打造成為“產銷對路”的產品。
近年來,國內游客自駕游不斷升溫,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洛陽市在生態景區修建了多處自駕車營地,救援體系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黃金周期間白云山、龍峪灣、重渡溝、養子溝、老君山、西泰山、龍潭峽等景區日均接待自駕車輛1000多輛,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0%。
今年1月到10月,洛陽市共接待游客7002.18萬人次,同比增長13.85%;旅游總收入362.42億元,同比增長15.2%;入境游客55.78萬人次,同比增長15%。
洛陽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