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寧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著奇峰秀水,更有著動人的傳說。早在清朝,人們就評選出湟中八景(當時的湟中,指的是湟水兩岸的區域),把西寧地區的秀美風景作了一次盤點,賦詩詠志,贊美湟水谷地。星轉斗移,滄海桑田,在將近一個世紀的風雨后,西寧這方熱土又以夏都的獨特氣候條件吸引著世人的眼球。
所謂的西寧古八景,有的現在名氣仍然很大,但是有的已經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被人們遺忘甚至消亡。消亡的原因不一,但那些有著深厚歷史淵源、有豐富人文景觀的景區景點,現在仍然為人們所熟悉,并且依然吸引游客。
1. 石峽清風
它之所以成為八景之一,人們所詠的,不僅是峽谷吹來的自然風,或者是沿途秀麗的自然風光,人們還借物詠志,希望和祈求從這個風光秀麗的小峽經過的官員,兩袖清風。
石峽,俗稱小峽,在歷史上是以險關危隘著稱的。世治時,它是連通東西交通的要道;世亂時,它又是隔斷兩地的重門。宋代時修筑綏遠關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關和德安關。小峽也為人們留下了動人的傳說:昔日此地重山環復、河道不通,有仙人投石擊山,丘巒崩摧,湟水中通,形成了奇峻雄偉的小峽。
而今的小峽,一座鋼筋混凝土拱橋飛架南北,公路平坦如砥,行人車輛川流不息,險關變通途。只不過,游人到達小峽口湟水兩岸時,即便是夏日炎炎,仍覺得涼風習習。當年那“石亂馬蹄稀”的情景已成為一段歷史的回憶。
2.金蛾曉日
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山頂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時,天池里水波蕩漾,池畔蝴蝶飛舞,五色斑斕。青海多山,而娘娘山上有一制高點,早晨在山上觀日出,太陽從萬山中噴薄而出,景象壯觀,據說可與泰山觀日出媲美。游人登山觀日出時,朝陽、山花、蝴蝶相映成趣。娘娘山以其幽深秀麗、氣象萬千而聞名遐邇。
3.文峰聳翠
提及這一景點,必然提及西寧南山的一個美麗傳說。據說,人們曾經在南山修建一座閣樓,便有鳳凰落到這兒,當地人視為祥瑞之兆。后來,也是為了企盼當地文風繁盛,人們就在山上修建了魁星閣。如今,這一景致已經不為西寧人所熟悉了。
4.鳳臺留云
西寧南山又叫鳳凰山,山上有亭,名叫鳳凰亭。南涼時期,傳言“龍現于長寧,麒麟游于綏羌”,由此而來的西寧古八景之一的“鳳臺留云”,成為西寧一勝景。南山以關帝廟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八年,是西寧現存保護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點均為解放以后新建。
由于南山的海拔比較高,所以鳳臺上經常云霧繚繞,自成景致,如今,這些景致作為南山公園的一部分已經開發出來了,并且隨著南北兩山大公園的開發,這些景致的開發會更上一個臺階。
5.龍池夜月
所謂“龍池”,指的是位于西寧西郊蘇家河灣村西南的一眼泉水。由于這里曾經修建過不少廟宇,所以,歷史上,這是一個香火旺盛的地方。這里的廟宇,始建于明代,后來屢建屢廢,清末稱作“五龍宮”,曾經盛極一時。
如今,所謂的龍池夜月景致我們已經無法欣賞了。但是,想象當年泉水清澈,夜色清朗,明月高懸,猶如江南水鄉般的景致一下子到眼前來了。
6.湟流春漲
所謂湟水,即指流經西寧城北的黃河重要支流———湟水河,又名西寧河。每當春夏之際,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寧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驟漲,波濤洶涌,故稱“湟水春漲”,為西寧古八景之一。如今,湟水河兩岸由于城市建設而日新月異。時值初春,漫步湟水河岸,柳色如煙,公路如砥,高樓林立,夜晚萬燈輝煌映襯著一天星斗,風景宜人。
7.五峰飛瀑
著名的五峰飛瀑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北溝腦。因為這里的山峰很像五個手指,所以叫五峰山。這里環境幽雅,泉水眾多,細流飛灑,好像瀑布高掛,至今仍然是青海旅游勝地。
五峰山有三奇,即林、泉、洞。人們又歸結了三林、三洞、三泉。三林是松樹林、楊樹林和樺樹林,夏季林木郁郁蔥蔥,繁茂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楊黃、樺葉變紅,層林盡染,風景無限。三洞是東洞、西洞、北洞。東洞深8米、高3米、寬3米,西洞深7米、高2米、寬3米,北洞深10米、高3米、寬4米。洞內露冷苔蒼,別有韻味。三泉是龍宮泉、隱泉、裂口泉。三泉水以龍宮泉水質最好,泉水經石雕龍口噴吐,沿七級石壁瀉下,形成瀑布,水濺山徑,在泉石周圍刻有“山幽林更靜,人間歌不盡,鳥語花香地,泉中水長流”等詩句。
從龍宮泉拾級而上,便是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主要建筑有菩薩殿、龍王閣、玉皇宮、香公樓、同樂亭。近來,亭臺樓閣、繪飾新彩,更加引起游人注目。
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勝地,俗稱“花兒”會,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風光最美的季節,五峰山六月六“花兒”會也就聞名遐邇。屆時,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聲震四野,從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會,八鄉四野覓知音”,如此大規模的群眾藝術盛會,為五峰勝景增添了異彩。
8.北山煙雨
西寧四面環山,南北兩山卻因奇、秀為人所愛。北山便是以奇制勝。西寧北山,又名土樓山。土樓山上曾建土樓山神祠,在神祠的舊址又修建寺廟,舊稱北禪寺,也叫永興寺。早在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記載:“湟水又東,經土樓南,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樓下有神祠,雕墻故壁存焉。”由此可見,北山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北山的古跡不少,這也是北山至今還作為西寧的一大名勝而著名的原因。如今,這里還有佛寺、道觀、磚塔、洞窟、壁畫和露天大佛。經歷代的擴建增修,在峭壁斷崖間鑿成洞窟,自西向東依次分布著“九窟十八洞”。
高原的氣候乍雨還晴,而到土樓山游玩,最佳勝景則是雨中觀游。在煙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土樓山隱約模糊、水墨入畫的意境。站在斗母殿,殿檐滴水如珠,雨幕中的群樓像籠罩了一層輕紗,道路縱橫像是幾筆粗墨,片片樹林猶如淡墨渲染。遙望南山,似見似不見,形隱而神存。唯有北山頂上那座具有唐代建筑風格的寧壽塔,在煙雨蒙蒙中矗立,像是一位久經風霜的老僧,在思謀著蒼茫的人世。
西寧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