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 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 -
深圳海外國旅 2014年05月26日 17:06
,西寧旅游攻略,西寧游記攻略,西寧好玩嗎,西寧在哪里,西寧有什么好玩的,西寧怎么去,西寧怎么走,西寧住宿,西寧景點景區
西寧概述
青海省省會西寧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業基地。位于省境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地理坐標東經101°49′17″、北緯36°34′3″。總面積7665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面積350平方千米。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和交通和、通訊中心。全市常住人口達到217.79萬人,增加2.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2.9萬人,增加3.66萬人;鄉村人口84.89萬人,減少1.2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1.02%。2008年末,在我市常住人口中,市區人口有112.21萬人,增加5.04萬人,人口出生率10.86‰,人口死亡率4.25‰,人口自然增長率6.61‰,計劃生育率99.13%。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以及正在建設的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海湖新區。
?
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全市總面積7665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市區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8.9攝氏度,屬大陸高原半干旱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攝氏度,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西寧歷史悠久。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 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將軍在此設西平亭。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的交通中轉站。五代北宋時稱青唐城,是吐蕃唃廝啰的國都,成為東西商貿交通的都會,興盛一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軍進入青唐城, 改稱西寧州(取名西方安寧之意),建隴右都護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西寧道。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設西寧行政長官。1946年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仍作會省會。
西寧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寧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漢文化與藏文化的三大結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達100萬之多,有漢、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4。36萬人,占總人口25.55%。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尤為深遠,塔爾寺是我國六大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團結奮斗,相濡以沫,譜寫了燦爛的發展史,創造了輝煌的成就,賦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寧顯現出包容,勤勞、開放。創新的城市文化特點 西寧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沖和軍事重鎮,素有“海藏咽喉”之稱。隨著西部大開發和現代交通建設步伐的加快, 以西寧為中心輻射全省的交通網絡已形成,315、109國道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向四周延伸,總鋪軌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使西寧成為青藏高原鐵路中心樞紐。 西寧機場以每年客運吞吐量以33%的速度遞增, 已通航全國各主要城市。“蘭一西一拉”(蘭州一—西寧一拉薩)通訊光纜工程,使電話通訊聯接全國各地及世界數十個國家。
西寧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